2009/12/23

你是哪種騎士?


有種騎士喜歡出去騎車,騎給人家看,裝備一流,不然就特別,享受別人注意的眼光。
有種騎士不騎會死,如果不騎車,可能改跑步或游泳,是Nike "Just Do It"的信徒。
有種騎士光看車子就爽了,車子永遠光亮如新,花在清潔保養的時間比騎車還多。
有種騎士看到前面有人就不自在,一定要尬上去,秤一秤彼此的斤兩。
有種騎士有沒有騎沒關係,就是要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打屁扯蛋。
有種騎士對於單車不在意,只當是種工具,恰巧發現騎車無遠弗屆又省錢,通通打包就出國去了。
有種騎士滿腹經綸,網站上做工仔細,旁徵博引,是「知識」的貢獻者。但是,有沒有在騎不知道?
有種騎士醉翁之意不在酒,騎車別有目的。因為是潮流嘛!往人多的地方湊,機會總是大一點。
有種騎士是蒐集癖,車子雙位數,甚至三位數。一天騎一輛不知要輪多久?
有種騎士只上不下;另一種是只下不上。
有種騎士會騎車是因為酷,某種車子,某種穿著,某種品味。

你是哪一種?
這幾種是不是典型不知道,不過我的確是照著認識的車友來描述,所以都是真的。沒錯,就是你!是他,是我。每種騎士構成了我們的單車世界,就連騎給人家看的,有位老師也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能形塑一個城市的風景,騎車的人多總是比烏煙瘴氣的摩托車多要好。

因為山在那裡
這理由一點也不充分,騎車必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才讓人這麼投入。下了班,為何還興致勃勃地換上車衣,朝向那條環湖公路飆去?週五晚上費事包車,為了跑到東部去山海繞一圈兩、三百K,而且瘋的還不是少數。自我實現?上癮?還是紓壓?

演化不全症候群
ET可能是人類演化的終極版型,頭大肢弱,會用電腦就可以了。在那之前,人依然還是得像汽車一樣,偶而要操一下,全身才會通暢,特別是坐辦公室的。拜客阿和在一次演講時,現場有位八十多歲的醫生先拜和大家分享他70年的騎車生涯感想,他說:「兩腳騎三腳勇」,一舉破除騎車有礙男性功能的迷障。而我所知道的,騎車的確助興,我們車隊裡小朋友一個個誕生,包括沒騎車之前生不出來的、一而再趕進度的,還有意外來的。也許固定運動的人都有此感受,但是我發現,效果顯著的必然是定期、每次超過半天以上的高強度運動,進行中或結束後,有種快死掉的感覺(我們稱作「搾乾儀式」)。請問有哪幾種運動可以達到這樣?

人不是孤島
每個車隊團體都有自己的騎乘風格,車隊裡面通常有核心人物,包括愛出主意的、騎前面的、雞婆的、熱心參與的,彼此折衝競和。好玩的時候,嘻哈同樂;挫折的時候,發展革命情感。久了之後就會成為一個默契十足具有特色的團隊。除了車衣、隊呼、定裝照之外,還有更深的團體文化,這是社群生活的基礎。到了最後,搞不好去哪裡騎、怎麼騎已經不重要,社群生活自有其運作模式,去跟別的車隊同騎時會覺得若有所失。一個成熟的單車社團就此成形,許多的樂趣就在外人無法理解的社群生活中。

品字三個口
經常可以碰到對於變速器品牌、型號、年度、價格如數家珍的人;也有可以自己拆解避震器來維修的玩家,比店家還厲害(他們通常叫你換新的)...。所謂的單車經,十之八九都是在講硬體。這些單車達人,組車經驗豐富,如果又是真的愛騎(有些人是玩物而不是玩),那就不得了。大公司也怕這種人,新品上市不見得會買帳,眼光獨具,偏偏又都是意見領袖。

例如,某大變速器廠某年推出煞變合一把手,先不論功能性如何,造型比例上嚴重失調,也許為了展現金屬工藝,光亮外凸的油壺很容易因為摔車而刮花,只要一次質感馬上少掉七成(當然可以光看不騎)。別迷信大廠,他們也會有失敗的產品,他們推出此系列產品而讓對手趁機坐大是事實。雖然他們後來已經完全改款,該系列過去某些年度的產品也的確是有行無市的精品。

還有沒有?
當然還有其他的面向,有的車隊可能不顯著,有的就可能是精髓。有的車隊十分陽剛,以競速活動為主,四處征戰,平時的騎乘大都可以歸類為訓練路線;有的車隊用兩個輪子登山,配備山刀、無線電,尋找可能的山徑來騎車,被車騎也不在意。Run久了,車隊團體會有慣性,有時也跳不出來,改變是很難的。

就因為單車是工具也是玩具,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每個人著眼的只是其中一部份而已。每種形式的單車代表一種應用,登山車反映某種雅痞的生活形態,跨越疆界是趣味所在;而定速車Fixed Gear「少即是多」的體驗,是都會底層傳真,身體與機具的去蕪存菁,形式與內涵都非常特出。所以,愛騎車的人,換種車來騎吧!路線與服裝也一起換,體驗就會永保新鮮與炙熱。換台Commuter,加入都會通勤族,這還不只是時髦(給人看),環境品質提高、生活情趣轉換,省錢、省資源。這是你我可能參與的最大改變契機,上路騎車就對了。

—摘自《樂活單車》No.13
—作者a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