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1

後八八MTB失樂園


林邊大水,小林滅村,知本倒樓...。這一幕幕駭人景象隨著時間流逝而褪色模糊,八八之後,日子照過。但是,遺忘不是個選項,過去是我們的MTB樂園,現在也還嚮往。重訪、比對、記錄...,應該比「失去了才知道珍貴」要再多一點牽掛...

八八前一週
那天的行程是屏東縣的「來義林道全壘打」,「全壘打Home Run」的意思:從家開始騎的林道Off-road行程(對比以往開車到山下)。我是不怕太陽下騎車,即使太陽大,吹自己速度製造的風不算太熱,當然啦!自己的體脂肪率不能太高。那天卻是速度尬不上去,萬丹還沒到,就已經撞牆了,怎會空氣也是熱的?也不只8月2日當天那麼熱,已經熱了一個禮拜,我家即使夏天也不開冷氣,但那幾天晚上都熱得難以入眠。

類似的經驗是高中畢業環島,初次騎車進台北盆地,躲在樹蔭下也沒有用,難怪台北夏天沒冷氣不行(惡性循環)。大粒汗拼小粒汗騎到了山下來義,大家都有點熱衰竭狀況,再壓榨一下心肺,騎到來義林道5K過水處,不行了!脫衣解帶一點也不遲疑,大家紛紛在這半途的深潭幽谷偷歡玩水,我們還玩起多人花式跳水,頭一次沒有人提起要騎到終點這件事。

後八八來義林道
這幾年颱風好像都流行假日侵台,每每讓上班族捶心肝,而這次不是只有延誤玩樂行程而已。六天之後,莫拉克颱風來襲,風雨一來就紮紮實實地下個不停。頭一個聽到的警訊是尾寮山雨量破千,那個車隊至今去過兩次的茂林郊山,心想那一定又要坍掉不少山徑。隔天一早,林邊淹大水消息傳來;晚一點,小林可能滅村...

八八水災之後,隨著兩次運送物資行程,大概知道了八八水災的無比規模,「人定勝天」幾個字一場雨就蓋過去了。災區穩定之後,就一直想要去看看,特別是水災前一週才剛去的來義林道。再來拜訪,也是一樣安排「全壘打」行程,能不開車就不開,不能算共識的有心操作。先前車隊已有人先去過,拍回來的照片實在嚇人,沒有親眼目睹總是不安份。頭一個震撼是,進入舊來義,原本較低的河谷,現在變成一堵帶狀砂石台地,上面還開著土石「高速」便道,騎在那上面俯瞰來義村落是前所未見的景象;再進去一點,原本的「大峽谷」是有幾座吊橋的溪谷遊憩區,現在溪谷不僅不見,連吊橋都只剩上半部水泥橋墩,看起來倒像墓碑或紀念碑。
原本的林義林道當然都已經被土石淹沒,我們一路騎在原來的河谷上的「新路」,一邊回想36呎之下的舊路樣貌,無疑地,我們是來參加來義林道的葬禮。(照片比對

那瑪夏
高雄縣三民鄉改名之後,新名字一直很難記起來,而八八水災之後,「那瑪夏」三字就再也忘不了了。台21線從高雄往北走到底,憑空消失在那瑪夏鄉,之後到了塔塔加才又出現成為新中橫公路的一部份。這裡是玉山山脈與阿里山山脈夾俟的河谷山地,也是八八水災重創的區域。

前幾年流行單車環島(現在還流不流行?),隊員也提出環島的建議,我因為高中畢業就已經單車環島過,一直提不起興致,總覺得那像「出癖」,越早越好,做過就算了。除非有什麼特別的環島路線?就這樣腦筋動到中央山脈上,不是要橫貫,而是要縱走。台21線雖然在那瑪夏中止,但卻有條茶山產業道路,越過阿里山餘脈,連接阿里山公路。這是最關鍵的一段路,由此串連阿里山公路(台18)、新中橫公路(台21、台14)、中橫宜蘭支線(台7甲)...,「中央山脈一條鞭環島」*就變得可能。

八八水災之後,當得知有運補替代路線可通之後,很快的就安排兩次探訪行程,分別是「那瑪夏環線」與「訪錫安後山」。兩次都是走台南縣南化鄉的縣道179,由瑞峰國小附近翻越1000公尺左右的霍比亞湖山列。這條替代路線是舊有產業道路,八八水災之前已很少使用,水災後動用推土機等重機搶通,就成為那瑪夏唯二的聯外道路,而不用取道茶山產業道路。

第一次行程把這兩條道路串成環線,也算重新訪騎一條鞭環島的部份路線。越嶺後已經接近中午,這條便道出現許多載著小朋友的休旅車或小貨車,都是被迫要到平地寄讀的那瑪夏學子。進入民權村前有警察在路口設哨,不是要阻止車輛進入,而是要防止非村民偷載村民的財產出去,你可以想像嗎?問警察先生可有餐廳營業,他說應該沒有,但我們可以去教會分享供應給留守村民的午餐。進入民權村,學校原被土石掩蓋的操場已經大概清出來,但靠近馬路邊的建築物內部、重機具清理不到的部份都還塞滿泥土。民權村內還算完整,但是就是異常寂靜,大部分村民都還沒返家,或隨著寄讀的小朋友暫時住在平地。只有兩家雜貨店還營業,一家幾乎沒有什麼可以賣。我們有什麼買什麼,店家也沒亂開價,我們是他們預期之外的第一批遊客,他們不敢想什麼時候才會恢復正常,甚至是悲觀的認為那已成回憶了。

第二次是拜訪重新再進入封閉狀態的錫安山,這次不是「政治迫害」,而是天災。也是走那條同樣越嶺便道,一樣很多不會讓人迷路的紅字往「那瑪夏」標誌,不一樣的是幾乎沒有其他車輛。因為經過舊小林村的替代道路已經開通,這條路線暫時又被擱置了,但卻是很好的MTB路線,靠近山頂的林相優美,沒有受到八八波及。事先詢問,是可以拜訪,但卻沒想到他們是專程到開車到入口來迎接,我們把車子留在入口有專人看管(他們堅持),然後被送到遊客大樓,錫安山特產中心八八之後首次開張,專為我們九人而開,我買了一瓶他們說是有福氣的特級山茶油揹回去(儘管山下錫安山展售中心也買得到)。我們也到餐廳去吃他們豐盛的家常菜當午餐,全程還有人記錄攝影,就真的是災後第一批遊客而已?

小林林道
最早知道小林村是因為1996年任職「串門文化出版」時,製作《高雄縣豐富之旅》導覽書籍的採訪。小林平埔夜祭已經打開知名度,是高雄縣最早文化尋根的社區之一,小林國小還有個「平埔文物館」。那天晚上的夜祭,開拓了我的原住民文化視野,才知道我們很多節慶根本是隱性的平埔習俗,例如三月節;很多俗話暗藏平埔基因,例如「牽手」。小林村民還熱情地煮了燒酒雞要招待訪客,我印象中唯一的缺憾是用保麗龍碗吃燒酒雞些許破壞了夜祭的神秘感。多年後得知我至少有八分之一平埔血統時,我感到十分驕傲!

2002年,高中林道嘗試越嶺,沒能成功串連小林林道。三週之後,打算由小林林道向東串接高中林道,該行程只有兩人參加,結果也失敗。從GPS資料判斷,只剩300公尺就可連接,不過路徑流失,300公尺的荒野不是輕裝單車就可以開通。嘗試錯誤後下山,陡峭的水泥產業道路每每長青苔,兩個人輪流摔車,行程延誤不少,下到小林村都已經天黑了。而2005年一條鞭環島經過時,我隨手拍了兩、三張照片,卻變成遺照,小林村片刻湮滅於八八水災,損失的豈止是眾多人命而已,還有整個文化的失落。

八八之後,很少人往南部幾個受災嚴重的山上跑,也許是不想觸景傷情,也許對亡靈的戒慎,也許純粹休閒上的轉向,山上遊憩資源與先前相去甚遠。高雄、屏東兩縣的很多景點已經永久消失,特別是MTB路線,我們90%以上的林道登山車行程都在此;但也多出來許多臨時山徑,例如河床上便道,是一個新的契機去拜訪山林。如果因為八八水災,讓災區放任回歸自然也好,但如果我們正常化去拜訪,山上聚落是不是也會更快找到定位?

* 中央山脈一條鞭環島,略過西部平原,取其上上下下在中央山脈西側蜿蜒織繞的公路組合。是最另類、總爬升高度最大(12000公里)的環島路線。

—摘自《樂活單車》No.19, 06/2010
—作者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