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3

幾堂倉庫自行車學校的課


「西臨港線」是高雄最棒的腳踏車道,橫跨愛河,把高雄港懷抱起來,高雄市民有一個愉悅又驕傲的親水空間。在西臨港線的中間,為數眾多的舊碼頭倉庫也逐漸從幽暗頹敗裡釋放出來,「駁2藝術空間」就是一朵沙漠玫瑰。而在2009年的愚人節,沒開玩笑,「倉庫自行車學校」也在駁2附近,像撬開核果一樣的蹦出來,高雄市單車族有一個很大的家。

切哥瓦拉迎人笑
從自行車道遠遠就看到浪漫正義帥哥—格瓦拉的巨型頭像,歡迎單車族的到來。這是個兩個舊倉庫開放出來的巨大空間,屋頂的檜木衍架透露,這還是個難得的歷史建築呢!

進來裡面的第一印象是,單車幾乎可以一路通行無阻騎進倉庫裡面任何一個角落,包括車店、飲料/咖啡座、閱讀休息區、茶水區、演講區、DIY維修站,甚至是廁所/浴室。倉庫內到處都是可以置放單車的車架,愛車絕對就在身邊,不管你是到倉庫幹什麼,這裡面,單車最大。

接下來的疑問是,這麼單車友善又豪華的空間,要不要錢啊?當然,你買杯咖啡喝、買個安全帽當然要付錢,其他一律免費,包括裡面的設備(總不能把倉庫的音響當成自己家的卡拉OK)、講座。不要因為倉庫自行車學校是2009年4月1日開幕,就以為被騙了,真的賺到!

每個人的自行車學校
參與了倉庫自行車學校的設立,它的宗旨與運作略知一二。除了專職、兼職的工作人員,以及分攤倉庫月租費用的攤位,如咖啡/飲料、車店。這是個熱愛單車的人成立的空間,無營利性質,大家都是義務貢獻,包括課程的企劃討論、分享傳授、活動領騎...等。如何讓它持續營運下去將會是個挑戰。

倉庫自行車學校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跨車隊與騎乘領域的集散地(Hub),許多原本各自為政的車隊,也因為這個空間而有交流對話的機會。藉由「車隊萬花筒」時段,邀請各個車隊來倉庫,一方面介紹各車隊的特色、騎乘類型與文化;另一方面也把倉庫介紹給各車隊,鼓勵來利用這個空間。無論是登山車、跑車、旅行車、小摺/小徑、時尚定速車、樂活通勤族等騎乘形態,還是各車隊團體之間微妙的文化差異,都可以在這個對單車族完全開放的實體空間交流、激盪火花。

放浪或探險
倉庫自行車學校有很多免費的講座,包括硬體維修保養、行程規劃、背包旅遊等,而週三的「單車文化講座」則可以跳脫現實,往前一點看,看看其他人在幹什麼?想什麼?熱情在哪裡?

胡榮華跟陳守忠是我小時候的英雄,因為藉由他們的壯舉,我可以去想像那種往世界單飛的豪情。台北拜客阿和在這個講座中帶我們去歐洲單車放浪;而台中拜客洪川則像匹孤狼,帶領我們騎進荒野,探索人與自然的可能性。同樣的,高雄女拜客阿水,也讓我們了解,在世界屋脊北麓,探險是無性別之分的。

危險性!是台下聽眾最關注的,他們為何要去冒險?雖然我覺得冒險是人存活的必要傾向,洪川並沒有多做說明,事實上的確也不需要。社會或有規範,但廣闊無垠的空間保留給勇於跨出去的人,除了自己,別人無可擔負。這也可以來套用在某些單車反主流文化,在倉庫欣賞一部紐約單車快遞紀錄片時,有朋友質疑他們在都會車陣中穿梭競速的冒險行徑,算不算是負面教材?我覺得這關於力與美,只不過就是種生活方式,在擁擠的水泥叢林夾縫中求生存,單車友善的號角還是他們吹起的呢!

幸福腳踏車道
吳益政議員可以說是最投入單車政策的民代,多次出國考察先進城市的單車環境,在兩次的「單車文化講座」中,除了分享國外的單車經驗,也對照國內的單車政策的施行。吳議員常提到「要增加市民幸福感」,蓋捷運、主辦國際活動、綠美化都是,建自行車道也似乎是當代的拉風德政。吳議員以歐洲為例,介紹各國的單車友善政策,如自行車道、公共單車系統、停車空間與設施等,不單只是自行車道的設立。吳議員實際參與高雄市自行車道建設的監督,並促成高雄捷運持續的單車友善措施。

曾與吳議員同去考核歐洲單車環境的高雄大學曾梓峰老師,也受邀來倉庫演講。曾老師以都會發展規劃的專業領域,來解析一個綠色城市的成形。其中有一項很少被提出(也許是最新的),那就是降低都會中非幹道的馬路速限,讓一般馬路都是單車道。吳議員在個人部落格中記錄紐約單車環境,他說紐約真正開始落實單車友善政策還比高雄晚,可是卻在很快的時間達成單車友善的進程。從吳議員所拍的照片中,大都是一般馬路慢車道分享出來的單車道,只有布魯克林行人橋上劃分出自行車道與一條豪華的雙向單車大道。一般馬路的單車道系統還是最普及、最全面且最快可達成的。再舉個例子,舊金山比紐約更早成為單車友善城市,而你猜舊金山單車專用路徑(Bike Path)有幾公里?差不多40公里而已,其他都是一般馬路的自行車道系統。

來自法國、曾在公視播放過的紀錄片導演—尚若白,也來倉庫分享他的巴黎單車紀錄片。他指出,法國這幾年因單車友善政策而投入大量資金,目前相關預算有縮減的趨勢,不過有一項政策卻可以不花錢(或很少)而繼續落實單車友善,那就是市區馬路速限由50公里降到30公里,讓大部分的馬路即使不是單車道,都很適合騎單車。一方面讓開車不方便,一方面讓騎單車更安全便捷。曾老師說,單車政策要有(交通)替代性,不能只是休閒觀光而已。

這幾位倉庫自行車學校的貴賓,都是各領域專業人士且都騎腳踏車,在單車相關政策上有很好的推動支點,應該要更多有力人士才好,這才是幸福的保證。

倉庫自行車學校成立四個月以來,每到假日更是人山人海,或者經過進來休息,或者來參加達人帶騎活動,暑假期間還有兒童單車夏令營。講座也超過40場,有不少固定都會來的朋友,轉換一下原本單一的騎乘觀念,逐漸加入更持續、更樂活的單車生活形態。若想知道倉庫裡面有什麼?還真的要自己來挖寶。

—摘自《樂活單車》No.14
—作者a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