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3

卡鞋與我


近來單車意外頻傳,我的腳聽到他的麻吉—卡鞋(它的英文名字叫Clipless)哭訴:「人不是我殺的,冤枉啊!」,想要替它說說話。我說,那就從你們如何變成麻吉說起好了...

卡鞋的身世
卡鞋的前身是「狗嘴套Toe Clips」,早在140年前,曲柄/踏板系統發展完備之後就有了。而卡鞋的概念早在1895年就有人提出了,鞋子上的「卡子Cleats」以「旋轉浮扣Rotational float」方式與踏板上的卡座結合,就像現代卡鞋的裝置。不過直到近百年後才又重新運用這個概念。

1970年代以後卡鞋才開始廣泛的運用,不過那都是給專業的騎士比賽用,因為得手動操作連結或鬆開,緊急時根本是鬆不開的,所以又稱「死亡卡鞋 Death cleats」。現代公路車卡鞋的典範則是1984年發表的Look系統。不過這個系列發展邏輯得之於滑雪鞋的卡座而非旋轉浮扣,一旦卡鞋與踏板結合之後就固定不動,並不容許左右幾度的轉動。

而登山車適用的Speedplay、Time及Shimano SPD等系統則在1988年以後才推出,重新詮釋旋轉浮扣概念。最重要的差別在於結合之後仍有些許空間可以左右轉動,一方面減少因為姿勢固定而產生的肌肉僵硬,二是在Off-road上面可以機動改變腳與踏板的角度以平衡重心;再來是卡子變小,可以被覆蓋在抓地鞋底之內,以利行走(牽/扛車)。

從狗嘴套到卡鞋
中文名雖不雅但很傳神,讓腳穿狗嘴套。一開始我也覺得像漢堡夾油條,無法理解它的奧妙,但是看人家騎得好好的,試看看才知道有幫助呢!兩腳可以一邊騎一邊拉,增加輸出力道。而關於脫卡方式,因為向後抽腳還算蠻直覺的反應,問題不大。反而,要把鞋子穿進去狗嘴套還麻煩一點,上車踩踏得要學習翻轉狗嘴套朝上才可以穿進去,要習慣一陣子才會用得好。一般短程騎乘,實用性不大,若非定速車風潮,就只剩達人在用了。

忘記狗嘴套已好一陣子,重新接觸單車就不明就裡地躬逢登山車時代,誰知十年前一腳踢我進登山車領域的拜友忠不但車子買得比我好,連嶄新卡鞋也敗了下去。雖然兩個都是菜鳥,拜友忠看起來就是比我專業,儘管有次就在我面前表演連人帶車躺馬路絕技。卡鞋卡入踏板的動作比狗嘴套簡單又直覺,大概的位置踩下去,就會聽到喀一聲,表示正確連結;脫卡需要向外側撇(以卡子為中心向外旋轉約15度以上)即可,的確需要學習。換了卡鞋之後,其實我沒有花太多時間適應,此後每次騎車必穿卡鞋,變成反射動作,再也沒有想過「穿卡鞋是否比較危險」這個問題。

卡鞋敢有卡好
卡鞋好比渦輪增壓器,可以提升踩踏效能,這是一般的用意。例如1984年Look推出公路車卡鞋,隔年穿著這雙卡鞋的選手即登上環法賽冠軍。但是在登山車,卡鞋另一個用意反而是安全。越野騎乘中,遇到不好路況常要擺出登山車「戰鬥位置Attack Position」,不管有沒有離開坐墊,雙手雙腳是支撐重心所在,如果意外脫腳,可是會造成重心不穩而導致危險。卡鞋可以確保雙腳重心的穩定,讓身體重心的轉移更有基準,降低意外狀況。

不過,這不適用在下坡車、Free ride、BMX、土坡等極限運動。這些騎乘形態,踩踏效率不重要,腳與踏板之間若即若離、互動激烈,是另一種專業的騎法。

卡鞋的危險
摔車到底和卡鞋有沒有關係?車速過快、天雨路滑、路況不好、車禍、下坡前空翻、前輪擦撞別人後輪...,看起來關係不大。2008年UCI世界下坡冠軍賽在義大利舉行,現任冠軍Sam Hill在最後一輪,以無比精湛的技藝飛快而下,半程計時以懸殊秒數少於勁敵Steve Peat五秒多,大家以為冠軍在望,結果在終點前幾百公尺的沙地轉倒,屈居第二。在那個瞬間,即使天王如Sam(下坡賽當然不穿卡鞋),該摔的時候就會摔。

如果真要算在卡鞋帳上,那也只有在初學停車抽腳不及,或是登山速度過慢又遇到障礙的瞬間,但是都不會嚴重,因為那種場合都很慢。如過在崖邊那是另外一回事,幾個案例(某影片)中,會摔落山谷是因為想下馬腳踩空,跟來不來得及脫卡鞋沒有關係(一樣會掉下去)。我偶而摔車,或是前輪打滑,或下坡太陡前空翻,摔車之後卡鞋都自動分離,根本沒時間去想卡鞋的問題。

但,的確有幾個案例是與卡鞋有關,我曾經在路上紅停時因為卡鞋抽不掉而摔車,後來細究原因是因為把卡子鎖在鞋子上的兩根螺絲鬆了,造成卡子鬆動,向外撇要抽腳時卡子跟著動,達不到脫卡的角度而無法分離;車友老猴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硬抽之下小腳指骨斷裂,照了X光片還洋洋得意地展示給人看。這都是因為沒有正確安裝或檢查所致。

定桿練得好,卡鞋沒煩惱!
車速慢時想要把腳放下是慣性,如果常練定桿就會習慣以平衡代替下馬,要下馬則要乾脆,比較不會猶豫不決要不要放下腳,減少使用卡鞋失誤。

如果經常記著卡鞋這件事,想著它什麼時候要解開、什麼時候要卡進去,那,就表示還不到安全使用的境界。幾乎忘了它的存在,那就對了。卡鞋當然不是騎車必要的,我只是覺得很好用,大部份的意外和卡鞋無關。

愛戀卡鞋
曾經穿著卡鞋一路從家裡到機場搭飛機出國比賽,除了卡鞋,我只另外帶一雙拖鞋(去騎中南半島28天也一樣)。安全檢查有時還會因為卡鞋的金屬卡子而讓機器嘰嘰叫。即使像出風鼻被車騎的那種路,還是穿著卡鞋,搞不好穿卡鞋走路比騎車時摔更多跤,更別提公路車卡鞋根本不良於行。

穿卡鞋可以爬上的坡,我不穿時爬不上去;惡劣路況時沒有卡鞋我就不會平衡;下坡時比較沒差,但有卡鞋比較穩。沒有穿卡鞋我就不大會騎車,除非是短程通勤。我還因為(猜測)太常穿卡鞋而導致腓骨長肌酸痛,卡鞋讓腳底板受力位置集中在拇指球附近。所以,目前除了車隊騎乘(比較硬的)我就盡量不穿卡鞋,騎上下班時我還刻意用腳底中間踩踏板,讓那條肌肉減少負荷,近期果然就不會酸痛了。

我對這個病症取了個非醫學名詞—「卡鞋腳」。

—摘自《樂活單車》No.12, P92
—作者a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