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88水災重創南台灣這一年,車隊邁入了十歲,所有常去的路徑幾乎無存,歸零!近兩年的單車風潮與我們無關,Ground Zero!但是,為何心中反而蠢蠢欲動?崩毀的路徑到底是怎樣?可以重頭來過嗎?
與主編討論這期題目,提到單車風潮冷卻之後的方向,我說:「這好像與我們無關耶」。十年之後,單車風潮起,我們車隊正好休養生息,我們沒有經歷小褶瘋、車上不會有小鞍袋、七彩霓虹燈等配件,也不會見光死...。主編倒是好奇,我們是在玩什麼?想什麼?所以,那就來回顧一下,俱樂部之單車生活型態;或者,個人的莫明快感:
路的盡頭?
你難道不會好奇嗎?一條路的盡頭。轉個彎會出現什麼?隱身田野的一級古蹟、無名隱瀑、未造冊的百年老樹...,還是什麼也沒有的荒野?狂風呼嘯的鹽分地帶?一片衣褲旗海的後巷?路突然隱沒,穿過這片帶刺密林後還有什麼?扛車再往上爬一點,會不會有另一條路?
這個最初的驅動力,讓我們哪裡都去,以自身之力。但是,路一定會有盡頭的。棄車之後的小關山山頂、沙溪林道不再的40K立牌、巴油池的發呆午后、登山車發源地的白嶺、住民私屬的達巴里蘭瀑布...。還有更多的是人力的盡頭、時間的盡頭,未竟的高中與小林林道,遺忘的梅蘭林道...。還有,88水災前一個最熱的週日,大家離譜地騎不到一半就在路邊深潭脫光玩水,竟是永恆地一刻,水災後深埋土石之下。
甚至,家附近的LP無間道,多出來的水泥階梯,變成自己無法克服的門欄,儘管一哥每次都呼嘯而下。好的不好的,經驗就是知道何時該喊停。逐漸的,目的地不再是重點,過程才是,無論是一個人要去挑戰的風車怪獸,還是一群人的無料摸索...
草莓或奇異果?
「車在(任)人騎」,這是志不同道不合的說詞,但我總覺得這並非真正多元化,事實上國內騎車觀念是太過封閉且唯物,即使網路如此方便。這讓我聯想到:性行為開放,性觀念保守;人多的地方空間小,人少的地方空間大;少即是多,多即是少...。
愛上騎車應該都要經過啟蒙,而單車無疑是最棒的交通工具,尤其經歷登山車革命,單車可以克服的地形、可運用的範圍大幅提升。所以從有路變成沒有路也不會停;這次爬不上去的坡不表示永遠爬不上去,跨越不過的障礙也會變成將來的里程碑。自從了解,原來車子是可以這樣騎的之後。我們迫不及待要去體驗單車所有可能的路徑,前所未見的視野。
一開始,以為夠輕的車、夠新、夠貴的零件才夠格。真的去騎、用力騎,到最後妥善率與耐用度才實際,特別是Off-road騎乘。總有人的車子永遠光亮如新,也有人的車子老是留著上次騎乘的汙泥。到最後,車子總是新的人比較會出現在公路上;車子總是髒的人比較會出現在車子會髒的路上。
同樣的自行車,一輪、兩輪、三輪,或更多,千變萬化,受限的不是機械或物理,而是想像力和創意。你絕對可以窮到沒有煞車跟變速器,一樣公路200K一日還,或是當個都市小飛俠。
幾人成行?
一人不成隊,可是千人也如無頭蒼蠅。很多研究都說,社群生活才是人生快不快樂的關鍵,富貴權勢都還排在後面。所以加入車隊或自己成立一個,不但是騎術體能精進的法寶,還是健康人生的保證。儘管團體必有人事牽扯,每個人對團體的期待也不一樣,這和投入程度有關(所以最好是資歷接近的自成一隊)。喊走就走,一開始是這樣;遊戲規則越來越多,我們也玩過,最後就像糊掉的湯圓,只能倒掉。原則其實沒有幾個,就是保持純粹與簡單。計畫越詳細、考量越多,成行機率越低,就算成行,那也只能偶一為之。如果,騎車跟喝水一樣。
成為一個團體久了,每個人會有自己的位置跟份量,自在一點,雖然不是騎在前面或喊衝的那個。隊友義無反顧的背挺,前鋒才會有源源不絕的能量。還有,無論最後幾人成行,要有一個人也出發的衝勁,那是熱情的指標,可能也是活動辦得下去的關鍵因素。
無蕪舞
一無所有,那就一無所失。一成不變的生活,讓我想要突破,一個人的鄉野闖蕩,單車帶我走進時空迷巷。以往日常生活的嗜好,如聽音樂、羽毛球,偶而爬山、浮潛都逐漸被騎車取代。然後有兩、三個同伴,以登山車為主的車隊成立,每個禮拜去騎一條沒去過的路線。那時真是趣味盎然,沒有人告訴你要怎麼去、會碰到什麼,每走一步都是奇異恩典。
五、六年過去了,南台灣可能的登山車路線幾乎去遍了,還有人事倦怠。同時,台灣的林道等Off-road一條條崩毀,想去也不可能,騎車的路線與熱情逐漸荒蕪。而全球暖化議題發燒,單車再發現,有些老東西有新價值,那也是廣大而原本無緣的領域,現在可以溫故知新。
彷彿老天要告訴我們那真的很嚴重,88水災重創南台灣,聽到小林可能滅村那一刻,覺得不可思議。更令我訝異的是政府高層的態度,是不是因為沒去過、離很遠,就不痛不癢?!
恰好十年,是破壞了,歸零了,但是心也重新被喚醒,有種回春的感覺。接下來,很多去過的地方要重新去拜訪;沒去過,一樣也要去走走。路線不是沒有,反而是雙倍。哈,都市叢林要全面進犯,佔據樂活灘頭堡;也可回到山林鄉野,與土地跳一場曼妙的舞。
P.S.本篇所有配圖,在88水災之後,不是永久消失就是狀況未明,僅以紀念這十年所領受的奇異恩典。
—摘自《樂活單車》No.16
—作者a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