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5

激情過後—非關感傷的碎碎念


最近還是常聽到媒體說什麼「單車正夯」、政府要加緊推出自行車道、百年自行車島賽事滿檔...之類的消息。好像單車利多不斷,而現實呢?現實是現在車店根本沒有客人,先不管已關了多少間車店,還存在的車店都在比「誰撐得久」!

單車熱熄火
   因為近來瘋鐵馬球,才到車店去買一些零件回來把一般單車改成鐵馬球車,下班時間才剛到,這間高雄知名熟客車店就已經準備打烊了,我問老闆說:「晚上有事要早點走?」,老闆卻回說:「才不是呢!現在晚上根本沒客人,最近都提早打烊」!還有,你有沒有發現?緯來體育台的「單車樂活週報」已經在炒冷飯了。那意味什麼?「蛋塔效應」已經發酵,大起大落了啦!要落回2005年之前的水準是不至於,但是前兩年那種盛況,怎麼看都像是海市蜃樓。如果沒有定速車文化崛起,這陣子單車界還真是熄火了呢!

騎車的面貌
有朋友結伴去歐洲玩,雖然不是騎車,也像在台灣騎車一樣的打扮,用魔術頭巾包著臉,當地人看不過去,對她們說:「我們這邊空氣很好,不需要包著臉啊!」。臉,表情,溝通的開始,最不會被誤判的訊息傳達,如果別人看不見,會不會出一些問題?
2002年去高中林道騎車,大家第一次把頭巾蒙面,因為路徑鮮少人走,矛草、蜘蛛絲擋道,不這樣不行;2004年去柬普寨騎車,路上幾乎所有的人都圍著頭巾,所以我們蒙面騎車是正常的,因為一路上沙塵瀰漫。接下來,突然,路上所有騎車的人都蒙著臉(一次用兩條頭巾),男女老少都是,不管是在野外、還是都會裡面。雖然是熟悉的地方,但感覺到了一個奇異國度,明顯地有距離,我直覺是:不熱嗎?這理由當然不外乎怕曬黑、空氣不好(如果不是沙塵其實沒效)之類的,但也太過單一,只能以流行來論。
騎車穿著鮮豔緊身衣又是怎麼回事?看起來是比較專業,專業的「運動」族群。當還是少眾的時候,穿出去免不了有點作怪的意思,讓人感覺不同,標示你玩得不一樣。而滿街都是的時候又是什麼狀況?以前一起出去騎車的人,總有人不會穿車衣,我們也不覺得怎樣;現在如果不穿車衣騎車,那好像就不正常,不管是一天一、兩百公里公路狂,還是十公里內的吃喝聚會團。另外一個解釋,可能我們還不夠富裕,沒有夠多的穿著面向,那就是窮得只剩下錢。

向小折致敬
這是個單車活動的標題,市政府打電話來問我要不要參加時,回答說:「可是我沒有小折」,她就接不下去了。當有朋友問說:「你家有近十輛腳踏車,為什麼沒有一輛小折」,我回:「不需要啊!」,她也接不下去了。大家在搶小折搶到瘋,我們車隊間的對話經常是:「再等一等,就會有便宜的小折,要什麼有什麼」。
小折有它的功用,但也不是全能吧!單車發展至此,已是極限機具,任何強化都需要代價,多功的意思就是樣樣鬆。小折可以有它較為都會的騎乘風貌,短程,與其他交通工具搭配。但一輛20速以上小折要做啥?單車意外事故不少,而騎小折出意外的原因是什麼?登山車犧牲效率以換取惡劣路況下的操控;而小折因為要折疊且迷你,犧牲穩定性,高頭大馬騎小折更顯著(小折一般只有One Size),一般單車速度越快越穩定,設計不好的小折可能相反。
另,騎小折在都市風神,不用穿著緊身車衣吧?紳士淑女裝會不會更棒啊!

自行車道不行
這變成我的主打線了。市政府委託廣宣記者要來採訪對自行車道的意見,我說:「我對自行車道的意見可能官方不會想聽哦!」,後來就沒有後來了...
自行車道上塞車也是這波風潮的現象,大家覺得在上面騎車比較安全,甚至只安排自行車道的騎乘活動。那接著就會發現單車道不足、不夠寬、設計不良等問題,就那麼幾條,騎久也膩了,那就不騎了。然後呼籲政府「廣泛興建自行車道」,是這樣嗎?
幾條觀光型自行車道,OK;自行車快速道路,交通瓶頸的專用道、自行車陸橋等,很好。但要在市區廣泛興建實體區隔的自行車道,這問題就很大。在我看來,這會變成資源分配與浪費問題,不願單車上路的藉口,而且終難實現。為什麼不是所有一般道路都適合騎單車?政府還需要做的很多,即使如此,騎車上路本來就可行,觀念問題而已。

下半身思考
   打嘴砲、宅文、呼口號、漸凍人,這些的共同點是:都是上半身的事;而騎車顯然是全身的事,下半身強壯更好。或者倒過來,常騎車者,下半身必強壯。我好像都用下半身在思考。
   用下半身思考,所以會覺得,幾乎官方所有的節能減碳思惟,都只停留在上半身。好像只管做一些決策,其他人就會用下半身來力行。而其他人就是自己,大家也只想上半身了事。所以,單車政策還停留在取經、試辦(叫別人去試)的階段,嘗試錯誤免不了。
   用下半身思考,才會覺得,什麼精品、極品、限量品、Top End、神兵利器...,擺在家裡不就是廢物。不然,把愛車排排站,用上半身來騎車,想像自己馬上英姿勃發...。咦?會不會在家打電動就好了,應該一台電腦就搞定了,何須費事?
   用下半身思考,才會覺得,「權力是最強的春藥」真是經典名言,不舉很多時候不是生理問題。在電腦上做越多工、爬越多文、四處喇塞、貨比三家不吃虧,然後就會累積足夠的想望。想望?想望什麼?不就是出去騎車嗎!

每天騎車通勤20公里以上,單車蜜月期早過了很久,要我假日再出門騎車,有時缺乏一些動力。騎車通勤我會繼續下去,因為方便、可靠,還省錢。會略過的是休閒騎乘,正和單車熱潮消退的原因一樣,有太多替代的休閒方式。家庭、事業等會排在前面,吃吃喝喝更基本,很多事都比休閒更重要。除非,真的好玩,一些單純的快樂。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社群激盪,多樣風情,簡約之美,不會被圍堵的本質。你想過了、比較過了,願意更深入,否則,半年,長則兩年,激情是會過去的。

—摘自《樂活單車》No.21, 10/2010
—作者ak

1 則留言:

肥羊 提到...

心有區戚戚焉